一、江南扬州诗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忆扬州
唐代: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扬州,泰州,南通是江南吗?
不太清楚,各有各的看法吧。
不过苏南当中地域黑通扬泰的那一批人肯定不会认同通扬泰地区和自己家乡一样都属于江南的,在他们眼里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通扬泰都是江北人。
不过在这方面怎么想的其实都无所谓,关键是都2022年了,我还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没素质的人在哪里张口闭口“缸波宁”,属实让人无语……
三、扬州是江南吗?
扬州属于江南。扬州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是历史意义上的江南,是行政区划概念上的江南。《吴地文化通史》第一章第一节《地域》对“吴”作了权威定义:吴,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则东通大海、南达钱江、西止皖南,北及扬州。
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以“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是扬州人,而在当时,则同贺之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由此可以看出,扬州与苏州、无锡、镇江,本是“吴”氏大家族比邻而居的兄弟。
四、扬州为何属“江南”?
孙女读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后,问我:扬州明明在江北,为什么诗里说“江南草未凋”呢?扬州是否属江南的问题,前些年好像有人讨论过,依稀有点印象,就随口答道:古时候扬州好像属于江南府管辖,诗里大概也是泛指吧。她对这个解释不是很信服,反问了一句:唐朝扬州属江南府吗?我被问了个措手不及,只好自我解围:等我查一查再告诉你。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我的一大毛病。人家陶渊明是自悟自谦自美之语,却被不才之人借来做了档箭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真考证起一个问题来,大有力不从心之感。过去备课或写作时,打开《辞海》翻翻,许多问题常常迎刃而解,可是现在手头没有,于是就上网去找解释。输入“江南”一词,网页可谓荦荦大端。从地域上看,若干“江南水乡”条目,均未提及扬州;“古诗江南”里,如汉乐府《江南》,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忆江南》、杜枚《江南春》,欧阳修、苏轼、周邦彦的《望江南》词……浩如烟海,扬州似乎若有若无;这样查下去,显然难有结果。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的“考证”一筹莫展,打算去图书馆时,家里人清理报刊,找出了一本《中国国家地理》“江南专辑”来。这本2007第三期的杂志,被夹在一堆报纸里,没有看到。现在突然现身,让人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喜出望外之感。真是如获至宝,立刻翻阅起来。为了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这次我静下心来,先将这本杂志浏览一遍,又挑出若干篇章认真仔细地阅读,“带着问题学”收获果然不小。茅塞既开,不再寻章摘句,只挑要点概述,以供孙女参考。
“江南”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至少在唐以前“江”并不是长江的专称。淮河也曾叫过江。广意来讲,凡江河之南,都可以称江南。如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是指松花江以南。狭义来讲,秦汉之际,江南指长江中游南部,主要是湖北和湖南。魏晋南北朝时,江南东扩到江浙一带,位居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就是因为南北朝时期设有跨越长江南北地区的扬州府(治所在现今的南京),江北的许多地方都在扬州辖区,与江南一起称为江南就不奇怪了。不过唐初设江南道行政区时,已不包括江北了。
“江南”又是一个文学描述的对象。历代文学作品中,江南所指区域,时常涵盖扬州。杜枚的另一首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把扬州和江南联在一起的。在盛唐时,扬州乃全国第一大都会,她的繁华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堪与当时的苏杭相媲美,甚至比江南更江南,因此杜枚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
决定一个地区风貌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的、行政的和文化的,就文化因素而言,扬州非江南莫属。扬州是上述三项因素互动和交错中造就的典型,是文化力量对自然区域的超越。
今日的江南,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富庶且最有潜力的地区,扬州自然也位列其中。
五、扬州算不算江南?
扬州地理位置在长江北
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现在统一的说法是以秦岭和淮河为界线。具体到江苏境内,那么是以淮安为界线,因为在淮安还有一座桥上面就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标志物。因此,从官方的说法,扬州是属于南方。
六、扬州和江南的区别?
扬州是江南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带。唐朝设立江南道,后来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学者冯贤亮称,“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历史演化】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为:唐朝以前,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唐朝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宋朝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清初设立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安徽省。
唐太宗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为广义的江南组成。晚唐时期专称江东为江南,从此产生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概念。后以狭义的江南的概念,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南京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东、江西。
【狭义的江南和广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但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市的事。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中所说的江南为广义上的江南。
现在特指的江南为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区。即除去福建省与浙南的江南东道,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地带,包括长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秋,清宣宗旻宁(后称道光)刚刚继承大统,当时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风调雨顺,丰乐祥和,然而一场该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瘟疫却悄然登场了。在此后的数年中,这一据称自闽广地区由海路传入的疫病,迅速在该地区蔓延,并继续向西向北流传,酿成了一场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大灾难。真性霍乱在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周期性流行序幕亦就此拉开。
七、烟雨江南是扬州么?
烟雨江南是泛指,扬州,苏州等都是
八、扬州为什么又叫江南?
因为古代是扬州府。所以扬州还是以江南代表呢,原因就是古代的江南城市确实是属于扬州管辖,但是古代的扬州可不是现在的扬州市范围。
九、扬州算江南还是江淮?
地理概念江淮,文化意义上的江南,
十、烟雨江南优美句子扬州?
过去的事情就像是画在沙地上的画,时间流逝,沙被风吹走,记忆模糊,最后化成茫茫的一片,再也无法分辨……这其实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试想你能记住过去的每个细节,永志不忘,那么一生里最令你悲伤、疼痛、哀愁的画面就会不断的折磨你,你总也不能从过去的坏状态中走出来。 ——江南 《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