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式点火线圈和湿式点火线圈的区别?
湿式点火线圈
这种点火线圈亦叫湿式点火线圈,体积较大,仍为圆筒式。油程式点火线圈的致命弱点是漏油和吸湿。随着密封技术的改善,油浸式点火线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前几年汽车上普遍使用的是油浸式点火线圈。这种线圈内部填充物为变压器油,用滚边工序将变压器油密封在点火线圈内部,油浸式点火线圈由于内部介质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散热效果较佳。
干式点火线圈
干式点火线圈的内部填充物一般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在液态的状况下被灌入点火线圈中,通过加热固化与整个线啊成为一个固体。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高耐热性能和高耐压性能,且能承受冷热冲击而不开裂。干式点火线圈酱遗采用的是闭磁路,能减少一、二次绕组匝数,使得产品体积较小,且比较容易获得高输出电压和大点火能量,使火花塞点火更可靠。
二、放电线圈为什么能放电?
问题一我们知道放电线圈属于电感性元件,电容属于电容性元件,就是利用二者的相位差原理。将一线圈将电容的几个极连在一起放电,消耗电容器内部存储的电荷。
问题二接地是为了防止线圈内部绝缘破坏而造成短路
三、放电线圈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一般为放电线圈额定容量1.7MVAR或3.4MVAR等,放电时间:电容器组断开电源后,放电线圈应在5S内将电容器组的剩余电压降到50V以下。
放电线圈的出线端并联连接于电容器组的两个出线端,正常运行时承受电容器组的电压,其二次绕组反映一次变比,精度通常为50VA/0.5级,能在1.1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
放电线圈适用于66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 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电容器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值.带有二次线圈,可供线路监控.在电容器停电时,放电线圈作为一个放电负荷,会快速泄放电容器两端的残余电荷,以满足电容器5min内5次自动投切的需要。
标准要求退出的电容器在5秒钟之内其端电压要小于50V。放电装置的选择:
一、放电线圈的电阻值应使电容器组的残留电压,在电容器组切断30s内,下降到65v以下(其放电初始电压为电网的额定电压),对于频繁自动投切的电容器组,从分断到再投入的时间间隔内,应使电容器祖上的残留电压下降到初始值得10%以下。
因此电容器最好采用专用的放电装置,国内生产的FD2-1.7/6型和FD2-1.7/10型的放电装置,应用于容量为5000KVA得高电容器组时,可以在20s内,将残留电压下降到50v。二、放电线圈的容量应能满足长期运行条件的要求,但不宜过大,容量越大,放电时间越长,电能损耗也越大,为减少放电线圈的损耗,一般规定每kvar的电容器,其放电线圈的损耗,不应超过1W。放电线圈实际上就是磁电式的电压互感器。
早期的时候确实是用电压互感器作放电线圈的。
而现时很多补偿装置的电压取样就是从放电线圈的二次端来的
四、电容器放电线圈怎么进行放电?
电容器放电线圈儿如果放电的话,进行正负极短路便可。
五、干式变变压器线圈涂凡士林?
干式变的线圈上没有要求涂抹凡士林,也不允许涂抹凡士林,线圈只有绝缘漆,凡士林和导电膏是使用于电气开关触头部位的,起润滑和导电作用
六、放电线圈的技术原理?
放电线圈,英文名称:discharge coil,是电容柜常用的放电元件。放电线圈的出线端并联连接于电容器组的两个出线端,正常运行时承受电容器组的电压,其二次绕组反映一次变比,精度通常为50VA/0.5级,能在1.1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其二次绕组一般接成开口三角或者相电压差动,从而对电容器组的内部故障提供保护(不能用母线上的PT)。电容器组的开口三角电压保护、不平衡电压保护实际就是这种保护。而此种保护根据GB-50227要求,大量地使用在6kV~66kV的单Y接线的电容器组中 。
有时放电线圈会用放电PT代替,电容器放电采用放电线圈还是电压互感器主要看电容器的容量,一般小容量(<1.7Mvar)电容器组放电用电压互感器即可,大容量电容器组(≥1.7Mvar)肯定要用放电线圈,否则会引起电压互感器的烧毁或者爆炸。
七、什么叫层式线圈,什么叫饼式线圈?
电抗器或变压器的线圈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横向的油道。层式线圈主要是指圆筒式的,分单层圆筒式、多层圆筒式、分段圆筒式等等。
绕制的时候就是把电磁线一匝一匝的绕在纸筒上,有的时候电流比较大的在层件还可能有纵向油道,以利于散热。
饼式线圈包括连续式、纠结式、纠结连续式、内屏连续式、螺旋式(单螺旋、双螺旋、三螺旋、四螺旋等),在匝与匝之间有绝缘油道。
八、电磁阀线圈的快速放电?
可以用电容串晶闸管与其并联振荡使电流快速过零,在过零的时候断开晶闸管,也就是断开电磁阀前接通晶闸管门极,断开电磁阀后再断开晶闸管的控制门极,电流过零晶闸管自然断开。
之后还要将电容放电,以备下次使用
九、差动式线圈原理?
原理:在两个次级线圈 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势,当铁芯向右或向左移动时,在两个次级线圈内所感应的电势一个增加一个减少
十、放电线圈交流耐压试验步骤?
步骤如下
1
首先查明其他各项试验是否都合格合格后才能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若有的试验不合格,必须查明原因,加以消除
2
根据被试品情况,查阅《标准》或《规格》,确定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
3
根据设备条件和试验要求,选择、准备试验设备,绘出详细的试验接线图。
4
根据实验设备、现场条件,首先进行试验设备的合理布局,然后按接线图进行接线。注意,高压部分对地、试验人员对高压部分都应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高压引线应尽量短,接线要牢靠,非被试部分一律可靠接地。接线完毕应由第二人进行认真的全面的检查。要求试验被试设备位置、仪表档位合适,调压器应在输出零位,接线正确无误。
5
正式试验前,先拆去引向被试品的接线,并短接毫安表,合上电源刀闸,慢慢升压。调整保护球隙的放电电压为试验电压值的1.1~1.15倍。使用3次放电电压值均接近要求的整定值。然后将电压升至试验电压值,持续1min。再将电压降到零,最后断开电源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