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绝缘油击穿电压和耐压试验的区别?
一、介电强度是指给介质施加电压后,当电压超过某一极限值时,通过电介质的电流急剧增加,电介质的介电性能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击穿,这时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相应的电场强度称为电介质介电强度。
二、影响绝缘介质击穿的主要原因绝缘材料绝缘性能,在不损坏其绝缘性能的情况下对绝缘材料或构件施加高电压的过程,称为耐压试验,一般来讲,耐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绝缘耐受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能力,进而减压产品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当施加的高压达到破坏其绝缘强度时的过程称为击穿试验。称为击穿试验,击穿时的电压值称为击穿电压。
三、影响介电击穿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闪络-指高压电器(如高压绝缘子)在绝缘表面发生的放电现象,成为表面闪络,简称闪络。
绝缘闪络: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尚未发生绝缘结构的击穿时,在其表面或与电极接触的空气(离子化气体)中发生的放电现象,成为绝缘闪络。
1.电压波形 直流、工频正弦及冲击电压下,击穿机理不同,所测的击穿场强也不同,工频交流电压下的击穿场强比直流和冲击电压下的低得多
2..电压作用时间,无论电击穿还是热击穿都需要时间,随着加压时间的增长,击穿电压明显下降。
3、电场的均匀性及电压的极性,电场不均匀往往测得的电压比本征击穿值低。
4、试样的厚度与不均匀性 试样的厚度增加,电极边缘电场就更不均匀,试样内部的热量更不易散发,试样内部的含有缺陷的几率增大,这些都会使击穿场强下降。
5、环境条件 试样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以及压力等都会影响试样的击穿场强;温度升高,通常会使击穿场强下降;湿度增大,会使击穿场强下降;气压对击穿场强的影响,主要是对气体而言。气压高,击穿场强升高:但接近真空时,也会使击穿场强升高。另外还有:时间、辐射、机械力、电极材料及极性效应。
二、电机电压试验仪工作原理?
通过耐压测试仪(也称为耐压试验设备)将直流电压施加到断开(断开)的绕组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测试方法,绕组中的直流电压电势会迅速升高到预定水平,或逐步升高到该水平。
随着电压的升高,一些电流将流入或可能流到接地的绕组中,并且这些电流的总和由耐压测试仪测量。电流与绝缘电阻测试中存在的电流相同:
1.I C 电容电流(或几何电容电流):这也称为浪涌电流。绕组具有电容。需要电流来提高其电势。该电流通常在电机测试仪提供的测试电压稳定后几秒钟内降至零。
2.I A 吸收电流:该电流存在于绝缘体的原子极化和任何分子极化期间,是PI测试期间感兴趣的电流。在一段时间内,该电流将下降到零或接近零,这取决于电动机的变化。它可能在几秒钟内发生,或者可能需要10分钟或更长时间。
3.I G 体积传导电流:这是流经地面和导体之间绝缘层总体积的电流。在良好的绕组中,该电流通常为零或接近零,并且取决于绝缘系统的组成和条件。人们有时将这种电流称为“泄漏”电流。它肯定会“泄漏”通过绝缘层,但是下一个电流通常是旧电动机中的主要“泄漏”。
4.I L 表面传导电流:这通常称为表面泄漏电流。表面传导电流流过绝缘的端部绕组表面。
耐压测试仪以微安(µA)为单位测量上述所有电流的总和,并将其与测试电压一起显示。
测量电流= I C + I A + I G + I L = C x(dV / dt)+(吸收电流;随时间下降)+(通过绝缘体的导电电流)+(表面电流;取决于表面污染)
三、请问同一种介质材料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所得击穿电压不同的原因?
我来回答第1个问题,为什么交流电压下测得的击穿电压比直流低的问题。
由于在交变电场下介电系数是电场频率的函数,当电场频率小时,介电损耗就小,电场频率高时,介电损耗就高,就越易被击穿,请参看德拜方程; 而直流电压下,电场不发生变化,这时相当于静电场中的介电情况,电介质的极化强度随外电场强度E加大而增高,并取决于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而无介质损耗发生,所以交流电压下测得的击穿电压比直流低。第2个问题,我思考了一夜,并请教了高压试验的专业人士,认为你这个问题问的不严密,连续升压的上升速率是多少?逐级升压的加压方式不可能是跃变,只是上升速度较快,这时电压上升速率是多少?到达一定电压等级后,保持的时间多长?慢速升压,那么怎样的上升速率才算是慢速升压?只有将上述问题界定清楚,才好准确地回答。